第二座城的选址直接关系到中后期发展的战略优势。首要考虑因素是地理位置,理想位置应处于资源密集区与交通枢纽的交汇处,既能保障资源供给,又能快速支援主城或前线。优先选择靠近油田、铁矿等高价值资源点的区域,同时避开地图边缘或孤立地带,避免被敌方包围切割。地形上,丘陵或河流环绕的区域能提供天然防御屏障,但需注意不要过度依赖地形导致扩张受限。
资源供给是第二座城选址的核心逻辑。粮食、石油、钢铁、稀矿四大基础资源中,石油和钢铁的需求量会随军事扩张急剧上升,因此第二座城应优先覆盖至少两种高产出资源点。若主城已侧重粮食生产,分城可偏向石油与钢铁的平衡配置。资源区的等级也需纳入考量,高级资源区虽争夺激烈,但长期收益远超低级区域。资源运输效率取决于道路连接和距离,分城与主城的资源互补需通过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实现。
第二座城的最佳位置应能形成与主城的犄角之势,既能分散敌方火力,又能协同防守。选择靠近军事区或叛军据点的位置,可借助NPC势力缓冲玩家攻击,但需警惕叛军刷新对资源的干扰。城防建筑如炮塔和围墙的覆盖范围需与地形结合,避免留下盲区。若计划将分城作为军事要塞,则需提前储备足够兵力,防止建设期被趁虚而入。
战略纵深与扩张潜力是后期发展的关键。分城选址需为第三、第四座城预留空间,避免过早陷入资源饱和或领土碎片化的困境。优先选择靠近未开发区域的中心地带,而非地图角落。分城应具备向关键战略目标(如海港、高级叛军城)推进的能力,避免成为孤立据点。若主城位于地图边缘,分城应向中心区域靠拢,逐步控制核心地带以掌握战场主动权。
若联盟集体行动,分城可侧重资源供给或前线支援;若单兵作战,则需平衡自给自足与隐蔽性。建设过程中,优先升级仓库和指挥中心以保障资源安全与部队调度效率,避免因盲目扩张导致资源链断裂。分城的价值不在于数量或规模,而在于能否与整体战略形成有机联动。